國內第一家互聯網+社區醫療健康服務中心落地福建
來源:互聯網不需要就診卡和醫保卡、不帶現金或銀行卡,在家門口就能隨時約上專家號,與三甲醫院的醫生實時溝通、尋醫問診。這是在福州市鼓樓區東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到的場景。社區居民說,從前來社區看病拿藥都要帶著就診卡和病歷,現如今,只要拿著一部手機就可以通過APP、微信公眾號、支付寶生活號等渠道實現預約取號、就診繳費、結算取藥等功能,實現就診服務精準對接,減少排隊等候,大大提升了就診效率。
為迎接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踐行“數字福建”發展戰略,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醫療服務水平,易聯眾助力福州市率先完成鼓樓區東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試點工作,建設了全國首個互聯網+社區醫療健康服務中心,讓病人少跑路,讓醫生少跑腿,成為峰會外又一看點。
“互聯網+醫療”賦能基層,助推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互聯網+社區醫療健康服務中心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應用,結合線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特點,以方便百姓就醫用藥和健康管理為核心,以提高社區醫療服務能力為入口,在改善就醫環境、優化就診流程、提升醫療能力、提高服務水平、實現醫、藥、保、健互聯互通、方便百姓就醫用藥,打造基層醫療及公共衛生服務新模式,讓社區百姓在家門口享受三甲醫院的醫療服務。
在原來,社區居民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只能享受到一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碰上疑難雜癥還是得往大醫院跑。現在在互聯網技術和物聯網應用的加持下,社區醫生可以直接與三甲醫院專家開啟遠程會診,極大提升了診療服務能力。社區居民不需要去大醫院花費大量時間排隊預約專家號,就能在家門口享受到三甲醫院的專家資源,就醫體驗大幅改善。對社區醫生來說,如今他們為病患就診開藥變得更加簡單智能。得益于互聯網、AI技術和智能輔診系統的幫助,醫生能更好地確診病情,智能安全用藥管理則讓用藥開方更加精確。技術賦能讓優質醫療資源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真正下沉到基層醫療機構,既滿足了百姓的看病需求,也緩解了大醫院的門診壓力。
互聯網+社區醫療,防治結合打造社區慢病管理新模式
社區居民林先生說,他的父親患有高血壓要定時測量血壓,定時定量服務藥物控制病情。自己平日里忙于工作,偶爾沒人提醒父親會忘了吃藥導致血壓升高。現在,社區給林先生的父親配上了移動智能設備,并且為他簽約了家庭醫生。這樣一來,林先生父親的體征數據就可以實時上傳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管理大屏上。當患者的體征數據超出預警值時,社區醫護人員在第一時間就可以得到通知并進行及時干預。如此貼心的服務,讓林先生和他的家人贊不絕口!
糖尿病、高血壓等慢病病人需要長期服藥,控制病情。以往,林先生的父親開藥續方需要坐十幾分鐘公交車上醫院排隊取號,與主治醫師交流病情后醫生會開出藥方病人再去購藥。現在,東街社區的慢病病人只需要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自助設備上發起在線復診,主治醫生就能通過網絡實時了解病情,并開具電子處方。之后,電子處方會流轉到患者的手機上,在手機上進行結算后,就可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自助取藥機上取藥回家。如此一來,病人時間得到有效節省,也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服務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
計劃免疫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所承載的一項重要職能,疫苗安全也是近年來社會公眾關心的熱點。如今,福州鼓樓區東街社區的居民們只要拿出手機,就能對所要注射的疫苗進行在線溯源,疫苗接種過程真正做到了有跡可循、安全放心。
易聯眾助力試點改造,深挖便民惠醫服務能力
在東街社區衛互聯網+社區醫療健康服務中心的建設過程中,易聯眾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中心整體業務流程規劃及功能整合。改造過程中,易聯眾集中了“互聯網醫院開放平臺”“電子健康卡”“三碼融合”“電子處方流轉”“慢病管理平臺”等優勢產品及解決方案,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原有的服務流程進行自助化、移動化、條碼化、智能化、協同化流程重構,為醫患提供近30余項便民惠醫服務,優化就醫流程,提高診療效率,提升機構服務能力,推動“分級診療”政策落地。
作為三明醫改信息化和福建省醫保改革信息化建設的總承建商,易聯眾為福建省醫改的不斷深化與推進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在相關方面的探索與實踐一直走在全國前列。近年來,易聯眾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在互聯網醫療健康領域積極探索創新,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支付、人工智能等技術,賦能各級醫療機構,推出電子健康卡、三碼融合、互聯網醫院開放平臺等優質產品,讓群眾看病更便捷、醫生診療更高效、讓機構監管更有力。(劉寒)